①打仗时捉住(敌人):~了敌军师长。②打仗时捉住的敌人:释放~。
相关:
北虏 - 古代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蔑称。
受俘 - 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旧时封建统治者战争胜利后,先行献俘礼,把所获俘虏献于宗庙社稷,再行受俘礼,由皇帝接受战俘。也叫"受俘馘"。
奴虏 - 1.俘虏;奴隶。 2.视作俘虏﹑奴隶。
桀虏 - 凶恶的人。
虏尘 - 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虏役 - 1.奴隶;奴仆。 2.谓奴役。
虏父 - 古时贱视北人的称呼。
赏俘 - 因俘获之功而所得的赏赐。
通虏 -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黠虏 - 狡猾的敌人。
详解
“俘虏”是一个汉语词语,下面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一、基本含义:1. “俘虏”指的是在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即战俘。2. 它也可以用来指非本意地受某种义务、责任或财产约束的人。二、词性和用法:1. 作为动词,“俘虏”意味着在战争中擒获敌人。例如,“他们俘虏了敌军五百人”。2. 作为名词,“俘虏”指的是在战争中擒获的敌人。如,“押送俘虏”。三、扩展含义及用法:1. “俘虏”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用来比喻被一种情感、气氛或艺术的力量所吸引、感染或征服。例如,“他们不自觉地成为了金钱名利的俘虏”。四、历史及文化背景:1. “俘虏”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背景,古代战争中常常涉及到俘虏的处理问题,如《左传》等古籍中就有关于俘虏的记载。五、近义词与反义词:1. 近义词包括“俘擒”、“投降”、“俘获”等。2. 反义词可以是“烈士”,表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人员,与“俘虏”形成鲜明对比。综上所述,“俘虏”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