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把老师孔子都问倒了,樊迟估计还挺得意的,于是欢乐的走了。结果他前脚刚出门,孔子就骂脏话了:“樊迟真是个小人啊。”区区两个问题就把圣人给惹怒了,樊迟做错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说明樊迟不懂得圆滑,更不了解人性,因为孔子最反感一切技巧性的东西,而樊迟所问的两个问题又都是技巧性的问题。孔子教育学生,目的不是把他们教育成有某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而是教他们“成人”,而教育的内容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那我们不尽要问,什么才是人际交往中的圆滑?通过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有所启示,所谓的圆滑,其实就说话让人舒服,做事让人愉悦。

下面我们总结出在社交过程中做一个圆滑的人的三条原则:

一、在你没有看清形势时,要圆滑的迎合对方,跟人打太极不表态,当看清形势时就可以用具体方法去行事。

二、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说过去已经确定的事情,要顺应别人的心理。在说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把话说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三、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不去游说他人,否则定会事与愿违,而且会受到非议。只有了解实际情况后,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使他人接受你,并做到随机应变。

这就是鬼谷子关于圆滑说话的三个原则,或许不一定能帮助提高说服力,但是一定可以避免在沟通中常犯的基本问题。

试想:如何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要和别人打的驼破血流,都要在分不清彼此的情况下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这不但会让别人说你的情商很低,而且会认为你是一只好斗的公鸡。

但是, 如果一个人遇到什么事又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去点头、顺从和奉承,这同样也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来讲,为人适当的圆滑一些,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

但是,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还是需要心与心的交流的,我们在为人处世做到圆滑的同时,一定要记住一个根本: 为人诚实,诚信为本。在当今这个社会,你缺少了诚信,可能你能得意于一时,但绝对不能得意一世。

所以鬼谷子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可以不懂人情世故,但一定要圆滑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