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行业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能手机行业中国市场机遇分析
近年来,中国手机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手机行业发展与创新,如:《“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
2023年)》、《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产业政策,为手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随着5G技术的普及应用,智能手机依旧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难以替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二、智能手机市场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1、智能手机产业“退潮”的三大集中表现
整体来看,国内外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出现“双降”,国内下降幅度尤甚。从全球看,随着存量市场的日益成熟,新兴市场增量开拓逐渐趋缓,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下滑。
从我国具体情况看,由于智能手机普及度已达到高点,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换机潮临近结束,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增速自2014年起呈逐步放缓态势,并在低速区间不断震荡。
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及在全球市场布局较为欠缺等原因,国产品牌对市场突变的抗打击能力弱于国外知名品牌。
从市场份额来看,2017年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看似优势明显,但从利润角度考虑,苹果手机单台利润达151美元,三星单台利润为31美元,国产品牌如华为、OPPO、vivo手机单台利润为14~15美元,小米手机单台利润只有2美元,其他二三线品牌利润水平则更低。包括骨干企业在内的国产手机品牌盈利能力与苹果、三星差距巨大,基本不具备供应链议价能力。
2、智能手机产业“退潮”的主要原因
“退潮”原因之一是产业整体创新乏力,缺乏重大痛点创新。近几年,在智能手机领域,围绕全金属外壳、全面屏、快速充电、指纹识别、模块化设计、双摄像头、防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局部热点创新不断,但鲜有重大突破性、颠覆式革新。目前,苹果、华为等领军企业寄望于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突破,比如,苹果推出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的iPhoneX,华为推出了带有人工智能元素的手机芯片(NPU)。
3、智能手机产业还将面临多种挑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智能手机产业还将面临多种挑战。
一是“痒点”式创新难以再掀波澜,系统化创新或是出路。未来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必然是一个多种技术间相互促进、融合创新的过程,无论是类似“刘海”的异形设计、异形切割,还是依靠摄像头、传感器、天线、电池等单一器件升级的局部“痒点”式创新,都难以再掀起市场波澜。软硬兼具的系统化创新将成为产业创新瓶颈期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习惯了跟随模仿的国内企业来说,必须避免因过度创新的渴求而盲目跟风,造成重大判断失误,浪费产业资源。
二是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国产手机企业在新兴市场的一轮快速扩张已接近尾声,进入北美等重要市场依然受阻,且这一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我国企业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环境亦应予以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
三是元器件涨价拉高整机成本,供应链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近期发展态势看,上游元器件因产能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飞涨,拉高了终端整机产品的成本,对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国内企业如果不能及早在核心元器件短板上取得突破,掌握创新主导权,在未来产业热点涌现、提速发力时,关键环节很可能再次陷入窘境。
为了扭转以上局面,相关人士建议,应引导企业加强差异化创新,培养“无人区”领军企业;继续鼓励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支持;鼓励企业锤炼“内功”,通过品牌战略提升盈利能力;切实加强行业跟踪与研判,及时协调应对重大问题。
4、推动智能手机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欧洲5G时代的数字信息时空应用与终端创新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在获取时空位置信息方面,可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及精准气象要素收集等领域。
5G依托大宽带、广连接、低时延的特点,能够随时随地提供无缝高速移动互联网,满足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应用需求,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智能传感器作为5G时代的智能装备应用,已在航天、测绘、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化发展、北斗导航全球卫星系统开通,5G技术与其他功能特性协作,可构建空间及一体化的导航通讯遥感体系。
未来5G时代,手机不仅用来通讯,还可成为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的终端。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5G终端应用终究是硬件、软件的应用,需要关注产业在终端、软件和后端平台等多方面的创新升级。
三、国内智能手机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建议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5G终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受到美国单边主义的打压,除了在5G芯片这些方面受到打压以外,现在还扩展到了移动应用,严重违背了全球信息产业开放协作的发展潮流,体现了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和生态构建的重要性。
中国厂商要加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保证别人在卡脖子的时候仍有竞争力,同时要注意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在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内,会聚一大批围绕手机的上下游产业,加强产业链协作,携手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特别在信息通信领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推进5G标准版本的制定工作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声音。
欲了解更多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存在的问题
1、5G网络尚未实现全国的广覆盖。截至2022年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这对于辽阔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广覆盖还远远不够。很多面向普通消费者、2B2C的应用以及在较广区域开展的行业应用,如无人配送外卖、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监测、5G流动医院仍需要广覆盖的5G网络支撑。
2、5G支撑行业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5G与4G相比,5G的服务对象、应用场景等发生了质的变迁,但单一的5G技术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在商用实践中不断探索5G技术的优化升级。
3、5G应用配套支撑产业仍处于培育初期。5G融合应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目前的合作模式以运营商牵头为主,迫切需要各方协同合作,特别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发挥牵头作用。
二、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未来通讯网络升级和手机性能迭代依旧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主旋律。具体而言,5G时代巨大数据流量传输需求对智能手机内存,带宽以及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芯片(Soc)目前正面临供应紧缺的问题,随着全球芯片代工巨头扩大产能投入,缺芯问题有望于得到缓解,提高5G手机出货量。
未来手机厂商将通过提高摄像头像素水平和增加摄像头数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综合拍照效果,形成智能手机差异化竞争因素。继全面屏之后,可折叠手机让智能手机外观出现了一次颠覆,各大手机厂商争相布局。可折叠手机大尺寸、可折叠、易携带的特点使用户体验得以提升。